联系人:李先生
手机:13823386657(微信)
电话:0755-66608739
邮箱:Reagan_lea@163.com

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这么近却又那么远
  • 作者:
  • 来源: 甘肃法制报
  • 日期 : 2016-04-25

据统计,2015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人达3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4%。“十三五”时期将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加快期。现实生活中,老人往往面临的是公办养老机构等不起,民办养老机构住不起的尴尬局面。

今年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养老问题分别在政府工作报告和答记者问上特别指出: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政府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

养老,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话题,也是牵动每一个家庭神经的话题。如何应付养老挑战是目前以及将来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无法逃避的问题。“医养结合”“以房养老”“居家养老”“异地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如何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规模并推广开来。就此话题,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养老是迈向老龄化社会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医院和养老院体系分离,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在医院、家庭和养老院之间奔波。当下,作为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青睐。

然而,似乎看上去很美的养老模式,在骨感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政策衔接上,还是与之对接的专业医护人员上,都给医养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归宿

今年60岁的贺星明老人因脑溢血,两个月前被送往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由于老伴离异多年,唯一的儿子也在外地工作,在无人照料生活起居的情况下,医院帮他请了一名护工。然而,每天200元的护理费让老人有些吃不消。

有没有既能给老人看病,又能帮着养老的地方?

经过沟通协调后,前妻把处于昏迷中的贺星明送到兰州情暖夕阳爱心护理院。经过这里医护人员悉心的照顾,目前,他的病情已经好转。

“年纪大了,就想有个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这样就不用从医院到养老院来回折腾了!”对于失能老人贺星明而言,像兰州情暖夕阳爱心护理院这样“医养结合”的场所正是他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所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就是既能满足老年慢性病治疗在医院、康复及护理在养老机构的构想,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大医院住院难的新型养老模式。可以说,这种养老模式在今后将成为破解老龄化中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突破口。

目前,该模式在河南、安徽、山东、北京等地有所探索。不仅仅是在我国,利用医院辐射养老在国外也有探索。例如,在德国,一些城市将医院建立在养老中心附近,可享受优惠政策。

新型产业面临现实困境

实际上,2013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各地随之也出现一些类似机构,但在摸索运行中仍存在许多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在兰州市情暖夕阳爱心护理院的160张床位中,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床位是闲置的。而兰州市为数不多的公办养老机构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现有床位190张,实际开放146张,但平均每年收治老人达到260余人次。

不难看出,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而民办养老机构门庭冷落,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兰州市情暖夕阳护理院负责人金重庆,是我省试水“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第一人。“等这里一切步入正轨以后,我们就可以服务更多的失能老人了!”一年前,金重庆向记者憧憬“医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时说。

审核“门槛”高,审核项目比较苛刻,手续一直办不下来……事隔一年,再次提起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时,金重庆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对一系列遇到的“障碍”显得无助与无奈。

金重庆一脸茫然地说:“这跟我前期的预想是天差地别,我倾其毕生的积蓄做这项事业,到头来这条路却陷入‘越走越窄’的境地。”

“符合什么样条件的老人,才能入住公办的养老机构?政府能否对入住的条件公开透明,接收社会监督?”采访中,许多老年人纷纷提出这样的质疑。

民营机构渴望政策阳光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兰州市的一些养老机构,仅需一般护理的老人每月花费在1500元至3000元左右,完全失能的老人费用会达到4000元至5000元。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前不久,省卫计委、民政厅等8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年,确定兰州市、陇南市为省级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地区,并在全省遴选4至6家综合实力强、有代表性的养老、医疗卫生机构作为试点单位,进行医养结合试点。

但在金重庆看来,就目前的体制而言,医疗属于卫生部门,养老机构又属于民政部门;医院内搞养老尚无政策,养老院内搞医疗更是困难。医和养如何完美结合?才是这种新型养老模式面临的真正考验。

“现在需要的不仅是过硬的医护技术,更需要的是政策和资金方面的保障。”金重庆满含期待地说,仅凭个人的力量要想把“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办下去可谓困难重重,政府应当把更多政策扶持和优惠的阳光照在民营机构的身上。

如何打破体制性障碍让“医养结合”这棵树真正扎根?

“对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对此,省民政厅福慈处副长王进财告诉记者,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我省不仅在准入、申请许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照顾,而且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关规划时,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

 


尽管民营机构仍显羸弱,但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可以断言,“医养结合”必将成为未来养老的主流模式,而与之相关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愿景也将在现实当中得以最大化体现。记者从省卫计委了解到,针对医护专业人才缺失问题,我省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已在实施当中。例如,支持省内医学高等专科院校开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中医保健等医养结合相关学科专业,鼓励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就业,对与机构签订5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且在岗工作满一年的人员,符合条件的按学制给予逐年返还全额学费的优惠政策……

热线电话:4008836783 
 鸿运通网站建设 www.61916.com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
  • 在线服务